笑崇鐘
新華雖然曾經(jīng)偏僻,卻很靈秀,宛若養(yǎng)在深閨人未識的漂亮姑娘,一旦揭開她的神秘面紗,就像天幕“嘩”地一下打開了,燦爛無比。
今年夏天的一個麗日,我和十幾位作家朋友應邀到新華采風,去領略那無法言說的靈秀,心里貯滿了歡喜和感動。
我對新華有特別的情感,曾兩次到那里教書,雖然前后只有三年,卻在那里播下了夢想和追求的種子,流過思念的淚水。那里的山山水水、風土人情、逸聞趣事,特別是獨特的文化現(xiàn)象,令我刻骨銘心。
(一)
新華鐘靈毓秀,文脈源遠流長。
那片熱土曾養(yǎng)育了中國近代史上杰出的土家族詩人陳景星(1839~1916),不僅讓新華人感到驕傲,也讓黔江人、重慶人引以為豪。陳景星誕生在新華鄉(xiāng)石鐘山下的王家寨,后遷居至新華鄉(xiāng)大田村朱家?guī)r,中年后落籍貴州省石阡縣,清光緒二十年恩科進士。
陳景星年幼時跟隨在酉陽州衙當小吏的父親陳正遠生活,就讀于酉陽馮世瀛(壺川)的龍池書院。他自幼聰明好學,尤善詩書,年少時文才名震巴蜀。青年時期?;毓枢l(xiāng)省親游歷,耕耘課讀。不惑之年游學貴州,課讀于貴陽貴山書院。一腔熱血,心憂天下,曾投筆從戎,輾轉于滇、桂、粵、瓊軍旅之間達八年之久。步入仕途后,曾任山東文登、蘭山、日照知縣及署理、沂州知州等職,一干就是十八年。告老歸里后寓居上海,1916年在上海去世,享年77歲。
陳景星作為新華走出的一位驕子,其情感在詩作中得到了永生。他的詩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懷,今存《疊岫樓詩草》四卷十五集,收入詩作800多首,其中青少年時期所著《壯游集》《懸?guī)r積卷》《山房詩草》等收入其師馮壺川先生所編《二酉英華集》,后經(jīng)刪定載入《蜀詩所見集》,成為土家族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。
陳景星的同宗兄長陳其杓(1807~1887)出生在新華鄉(xiāng)張家灣,后遷至白土鄉(xiāng)趙家河,道光十九年(1839)己亥科舉人,后補授游學進士。告老回鄉(xiāng)后,以倡率后學為己任,曾在彭水郁山設館授徒,后受聘回黔主講三臺書院。著有《六有齋文集》一卷,享年八十歲。
陳其杓育有六子,個個都是人中龍鳳。其中,四子陳炳雍(1856~1912)的后代成就卓著,其子陳鐘衡曾任原黔江縣立初級中學校長、酉陽師范教師;陳鐘華為我國早期大學生;陳鐘岳是黔江第一個清華學子,參與“兩彈一星”研究的核物理專家、原子彈先驅之一。六子陳炳緝(1867~?)是民國時期黔江縣銀行的創(chuàng)始人、首任董事長。
此外,這里還養(yǎng)育了不少其他鄉(xiāng)賢,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文化現(xiàn)象。
常言道,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。那片熱土文氣盎然、文運興盛。傅勝德、王義山、楊舉波等文人墨客都出生在那片土地上。傅勝德是個飽學之士,治學嚴謹,任過重慶市書法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、黔江區(qū)書法家協(xié)會主席等職。曾在區(qū)文聯(lián)任過職的王義山,是黔江文藝界的多面手,在詩詞、戲劇、書法、繪畫、音樂等領域都有較高造詣,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出版了文學專著《追憶青銅》《走出那座山》,近年來堅持每天填一首詞或寫一首詩,足見其心靈之充實與豐盈。楊舉波成長為黔江高級中學校長,為教育事業(yè)嘔心瀝血,還在多家報刊發(fā)表文學作品,成為黔江區(qū)散文學會副會長。此外,楊宗福、魏華成、劉陽、汪韜等人立志從政,也實現(xiàn)了自己的抱負。
那片熱土總是散發(fā)著一種自強不息的氣息和奮發(fā)向上的智慧之光,滋養(yǎng)了不少出類拔萃的文人墨客。出生于石家鎮(zhèn)交溪村的陳彤在那里當過幾年校長,因為有夢想,加之勤奮、好學,追求不懈,后來走出新華,成為重慶市作協(xié)會員、中國攝協(xié)會員、重慶市攝協(xié)副主席、黔江區(qū)作協(xié)副主席、攝協(xié)主席、群文研究館員,已出版詩集《想家的時候》《想你的時候》、長篇小說《詩和遠方》、攝影集《輪回》等個人專著,有作品多次獲獎,還主編出版了《笏珊年譜校注》《雙冷齋文集校注》等古籍,以及《黔江民俗禮儀》《遇見濯水》《南溪號子》等民俗、非遺專著,可謂著作等身。不僅是重慶攝影界的領軍人物之一,更是黔江文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那片熱土滋養(yǎng)了我的情懷,給予我智慧和力量。1982年7月,我從黔江師范畢業(yè),被分配到新華鄉(xiāng)中心小學教書。當時的條件極其艱苦,不通電,寢室兼辦公室不到十平方米,照明用煤油燈,煮飯用木柴或煤油爐子??鄲灐⑨葆?,一種被“發(fā)配”的感覺油然而生。放學后,我時常漫步在鄉(xiāng)間小路上,眺望遠方的風景,想象著外面世界的精彩,憧憬著詩意無限的未來,有時還在夢里,想象著自己成為詩人之后美女對我頂禮膜拜的浪漫。但我深深知道,人生沒有等出來的美麗,只有走出來的輝煌。只要有夢想并為之不懈追求,就一定會走出偏僻之地。于是,我以蘇軾“發(fā)奮識遍天下字,立志讀盡人間書”為座右銘,在教書之余參加函授學習,先后獲得了專科、本科文憑。與此同時,拿起手中的筆傾述,從而走上了文學創(chuàng)作之路,讓我的人生多了一串光環(huán)。
陽光和雨滴同時飄落下來,架起了我人生的一段彩虹。因為不斷發(fā)表文學作品和新聞作品,鮮花向我涌來,掌聲為我響起。在教師改行只是夢的年代,我卻美夢成真。我被調(diào)到宣傳部工作不到兩年,又調(diào)我去給縣委書記當秘書,二十個月之后,便被提拔為縣文化局副局長,并兼任作家協(xié)會主席、文化館館長。到目前為止,我已出版詩集《愛河之洲》《無言的愛》、詩文集《夢之光環(huán)》、散文集《永遠的完美》《滄桑的星辰》、長篇小說《天理良心》,即將出版文化散文集《永遠的人天導師》。主創(chuàng)的電視劇本《黔江妹子》拍成電視劇后在四川電視臺播放,創(chuàng)作的電視專題片《神奇土地上的豐碑》、歌曲《畢茲卡的故鄉(xiāng)》分別在央視和重慶衛(wèi)視播放,還主編出版了《大山的回聲》《黔江熱土》《散文黔江》《武陵神曲》等10余部文藝專著,以及《烤煙栽培技術》《武陵山區(qū)主要糧經(jīng)作物栽培技術》等3部科普讀物。作品榮獲省級以上文學獎10余次,其中,《黔江妹子》獲四川省優(yōu)秀電視文學劇本二等獎,散文《夢的光環(huán)》獲四川省征文二等獎,《畢茲卡的故鄉(xiāng)》獲重慶市原創(chuàng)歌曲二等獎,散文《水韻》獲水利部征文二等獎,文化散文《永遠的完美》獲第七屆全國冰心散文獎,詩集《無言的愛》獲首屆中國土家族文學獎,文化散文集《滄桑的星辰》獲第八屆重慶市少數(shù)民族文學獎。有作品被譯成英文,還有專著被重慶大學、重慶師范大學等高校列為課外讀物。有幸成為中國作家協(xié)會、散文學會、詩歌學會等三大文學協(xié)(學)會會員,躋身知名作家行列,并多年擔任重慶市作協(xié)全委會委員、重慶市散文學會副會長等職,不僅圓了我的作家夢,而且成為黔江文學界的“掌門人”和重慶市最著名的散文家之一。
寫這些生命中的印記,難免有炫耀之嫌,令我忐忑不安,但為了感恩遇見生命的饋贈,就不想那么多了。人心不古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。懂我的,不用解釋;不懂我的,沒必要解釋。歲月告訴我,人生至少有一次遇見可以改變生命的軌跡,也總會有一次離別讓人哭干眼淚。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,而是墜落之后總能再度升起。有不少人曾經(jīng)在新華勵志耕耘而離開鄉(xiāng)村、走進城市,走向了夢中的希望和心中的向往。比如只讀過初中的陳拾周,曾在新華照相并在那里遇見了自己的人生伴侶,后來到城里發(fā)展,創(chuàng)辦了“金夫人”“良知影相”等攝影品牌,并在城里的西山居委辦公樓后面修建了氣勢恢宏的“上官院子”,日子過得十分滋潤。
(二)
新華的山不僅秀麗,而且特別有靈氣。
遠看群山,層巒疊嶂,林木蒼蒼,蕩漾著神秘和夢幻;走進山里,空氣清新,鳥語花香,蘊藏著無法言說的詩意,難怪圣賢說,“智者樂山”。
“樂山”,體現(xiàn)了人生的一種境界和智慧。觀山,讓人產(chǎn)生聯(lián)想,放飛靈魂,豐富想象,激發(fā)靈感。新華最有靈氣的山莫過于石鐘山。從不同視角遠觀,石鐘山展現(xiàn)的景象各具神韻:或似香爐,或像玉璽,或似一口倒置的大鐘矗立山巔,或宛若一尊慈眉善眼的“菩薩”端坐云中……在著名土家族詩人陳景星的眼里,更是景象萬千,異彩紛呈,如他在《冬日登石鐘山絕頂》中所描繪的景象:
一
大聲長嘯激罡風,絕頂?shù)桥R氣象雄。
但覺有天爭咫尺,不知何處是虛空。
二
古松奇崛覆蒼苔,風動虬枝吼若雷。
仿佛巨靈伸巨臂,亂拿云氣入窗來。
三
群峰萬里渺秋毫,大斧何年截巨鰲。
滿地白云滃不住,一枝文筆插天高。
從前攀爬石鐘山,要穿過荊棘叢生的山坡;如今卻很輕松,寬敞的水泥路直通山腳,石階環(huán)繞而上到山腰的石門,再借助鐵鏈、繩索或木梯之類到山巔,體會“一覽眾山小”的豪邁和“山登絕頂我為峰”的氣概。山巔上曾建有寺廟,主要供奉觀音菩薩,香火十分興旺,成為武陵山區(qū)著名的佛教圣地。那座廟宇不幸毀于“文革”,令人不能不為之深深惋惜。觀音菩薩“千處祈求千處應,苦海常作渡人舟;瓶中甘露常點灑,手里楊枝不計秋?!泵磕贽r(nóng)歷二月十九、六月十九、九月十九,數(shù)以萬計的云南、貴州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重慶等地香客絡繹不絕地到此朝拜,表達對慈悲菩薩的敬仰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祈盼。
石鐘山半崖石壁上留下的“仙人腳印”,長流不斷的“神水”和“梭米洞”遺址,向世人展示大自然的偉大和神奇,無言地述說著曾經(jīng)的輝煌與滄桑歲月里發(fā)生的故事,讓人聯(lián)想,更讓人遐思。
(三)
新華的水清純、甘甜,宛若生命的乳汁,滋養(yǎng)著這片土地上的黎民百姓和無盡生靈。
這里的水資源無比豐富,得益于植被良好、林木蒼蒼、森林無邊。石鐘山背后連綿不絕的山巒,名叫百丈崖,海拔都在千米以上,空氣沁人心脾,有“最美森林氧吧”之譽。
百丈崖林海茫茫,涵養(yǎng)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(yōu)質(zhì)水源。古人所著《百丈崖記》曾有生動描述:“窮谷嵁崖,不煩人力,而自然天成者,幸于此崖見之?!鄙窖g的“三眼洞”泉水長流不斷,水量豐沛,在干旱季節(jié)也不減水量,是上天對這方水土的恩賜,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礦物質(zhì)元素,天然弱堿,甘甜可口,尤其是對人身體非常有用的鍶的含量大大超過國家標準值。
眼光獨到的儒商黃毅為之投資成立了重慶龍盤實業(yè)有限公司,建成擁有三條現(xiàn)代化工藝流程、全自動灌裝機灌裝、全過程無人工直接接觸的石鐘山泉水廠。廠里生產(chǎn)的瓶裝、桶裝“三塘蓋”牌富鍶山泉水獲得國家“綠色食品”認證和國家首批富鍶水認證,成為重慶市第五家“綠色食品”飲用水生產(chǎn)企業(yè)。目前,企業(yè)已在重慶主城及渝東南各區(qū)縣建立了數(shù)十個銷售網(wǎng)點,年產(chǎn)值數(shù)千萬元。
百丈崖水之景觀,以滴水崖瀑布為最。這個瀑布距石鐘山主峰約1公里,常年流水潺潺,濺霧飛花,蔚為壯觀,令人浮想聯(lián)翩。20世紀70年代,這個瀑布就成為新華大堰的重要水源。而今,瀑布匯入汩汩不絕的石鐘溪,再流入清波蕩漾的太極水庫,滋養(yǎng)著太極、金溪兩鎮(zhèn)的眾多黎民和良田。
(四)
新華,一片希望的熱土,充滿了盎然的生機和蓬勃的朝氣。
這里民風淳樸,民俗奇異;人民勤勞、善良,干部思想前衛(wèi),求真務實。好山好水滋養(yǎng),干群攜手耕耘,必然開出希望的花朵,結出幸福的碩果。
憶起四十多年前在新華教書的日子,眼里總是噙滿淚水。那時坐客車到主城,車子在坑坑洼洼的碎石路上吃力前行,晴天灰塵飛揚,雨天泥濘四濺,五個小時才到達城里。碎石路進農(nóng)家,想都不敢想。然而,歲月悠悠,滄海桑田。如今,主城到新華只需一個多小時,道路四通八達,水泥路也進入尋常百姓家。
田野里長滿了油茶、蠶桑、烤煙、獼猴桃、羊肚菌等經(jīng)濟作物,組成富有時代氣息的大地詩行。
肉牛場、奶牛場等企業(yè)充滿活力,托起百姓致富和村集體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希望。
鐘溪移民新村等農(nóng)民新居喜氣洋洋,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氣派。土家苗寨歡歌笑語,溢滿幸福和吉祥。
走進石鐘山片區(qū),漫步在集休閑度假、養(yǎng)生納涼、佛教文化、生態(tài)農(nóng)業(yè)、農(nóng)耕體驗于一體的鄉(xiāng)村旅游示范園里,心情不能不激蕩。放眼望去,以“田園石鐘”為主題的高檔民宿“石鐘山舍”建筑群布滿神奇的“飛來地”,那些小木屋造型別致、各具特色,散發(fā)著古色古香的光芒,令人賞心悅目。銀杏樹等多種優(yōu)質(zhì)觀賞樹錯落有致地競相生長,各色時令鮮花競相開放,多種野花點綴道路兩旁。兒童游樂區(qū)、山地卡丁車場、天空之境拍攝區(qū)、露營區(qū)、燒烤區(qū)、柴火雞灶爐區(qū)、小吃快餐區(qū)、垂釣區(qū)像一顆顆星星散布其間,組成可游、可玩、可住、可農(nóng)耕體驗的鄉(xiāng)村旅游大觀園,讓人流連忘返。
每棟木屋都有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,無論是“攬云”“觀雨”,還是“問風”“聽山”,都在傳達難以言表的美妙意境,耐人尋味,會把你的思緒帶向很遠很遠,去聆聽世紀的歌吟。
文氣蕩漾的新華,雖然只是我生命旅程中的一個驛站,卻承載過我的夢想和追求。盡管歲月悠悠,物換星移,可她的靈秀,卻永遠縈繞在我的心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