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曾長春
今年,癸卯年,農(nóng)歷閏二月逢清明。今年清明節(jié),味道很淡很淡。個中緣由,我聞所未聞,便不加遑論。倒是這個清明假日,我總算登上了玉印山,領(lǐng)略了石寶寨的風(fēng)采。
周六早上,我按女兒的安排,驅(qū)車疾馳石柱方向。女兒和妻,一邊欣賞著窗外的風(fēng)景,一邊憧憬著他鄉(xiāng)美景。她們壓根兒不知道我前往的地方——西沱古鎮(zhèn),更料想不到我苦行石寶寨。
一年前那次西沱古鎮(zhèn)之旅,我與石寶寨擦肩而過的遺憾,在我腦海不停閃現(xiàn)。
那時,恰初冬,驅(qū)車前往古鎮(zhèn)的路上,一直下著雨。“朝風(fēng)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”,待我面朝那一汪東逝的長江水,站在鐫刻著“西界沱”三個大字的石牌坊前,雨似乎善解人意一般,停住了。
長江江面水汽升騰,薄霧籠著遠山,江風(fēng)吹拂著千年鹽韻。一群老者,身著褪色的粗糙麻布衣服,穿著草鞋,傴身背著木頭背架,背架上四方的麻布口袋上,印著大大的“塩”字,正拄著拐杖,操著極其濃重的方言吶喊著“鹽客調(diào)”,在“西界沱”廣場上演繹舊時背鹽出山的情景。老者們每踏出一步,腳底都像立刻生了根似的,穩(wěn)穩(wěn)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兀阋姳成消}的沉重,也足見他們對鹽的珍惜以及對背鹽謀生的重視。
我緊盯著老者們的模樣,想起了祖父,想起祖父講過的挑鹽經(jīng)歷,不知不覺拾級而上,漫步在云梯街上。街道兩旁的吊腳樓,古色古香;鑿出的登山石階,已被路人踏得光溜溜的。我目睹了農(nóng)民耕作時披的蓑衣和穿的草鞋;瞻仰了桓侯宮義薄云天的張飛塑像;了解了“永城商號”里黨組織的活動歷史……我貪婪地享受著一場歷史的饕餮盛宴。
我莫名地心曠神怡,俗世的一切,皆煙飛云散。那時,我似乎豁然:旅行,不是單純悅目般走走瞧瞧,而是對自然、歷史、人生的思考,是心靈的療養(yǎng)。
待我再次回到“西界沱”牌坊前,幾個衣著講究的人正瞧著江對岸,指指點點:“對面,就是被譽為‘江上明珠’的石寶寨?!?/p>
一聽“石寶寨”,我頓時興奮起來,眼前浮現(xiàn)出依山而建的樓閣模樣。我幼年時,見過幺叔抽過“石寶寨”香煙,還特意找他討要了一個煙盒,石寶寨樓閣模樣便在我的記憶中潛藏了,成了我的一個向往。沒想到,此刻它近在咫尺,就在長江對岸,屬忠縣管轄。
我打聽到去石寶寨可坐小輪渡,催促妻加快腳步趕到江邊。小輪渡正好靠岸,機艙里柴油機怠速運轉(zhuǎn)著,船員回復(fù)我:“得等人多了才開船!如果你急于渡江,按一百五十元一人計算,且作好今天不回來的準(zhǔn)備!”
我和妻瞠目結(jié)舌,心底直數(shù)落:“這不是坑人嗎?”加上天色已晚,我倆遂放棄了渡江的念頭。我把手探入江水里,若無其事地觸摸著冷冰冰的長江水,淘洗著砂石,以緩解尷尬氣氛。駕車離開西沱古鎮(zhèn)時,我暗暗發(fā)誓:“石寶寨!終有一日,我一定會一睹你的風(fēng)采!”
在導(dǎo)航指引下,臨近正午,我們的車再次駛進了西沱古鎮(zhèn)江邊停車場。
艷陽高照,停車場榕樹枝繁葉茂,江風(fēng)吹拂著樹干上密布的氣根,猶如老者捋著胡須,面朝波光粼粼的長江,“慣看秋月春風(fēng)”。
西界沱廣場異常寬闊,女兒站在牌坊前,面朝長江,情不自禁慨嘆:“多么開闊的長江??!”一隊行人,正急匆匆地朝江邊走去,有人說著:“要開船了!”容不得多想,我們便隨著乘船的人群,登上了小輪渡。
輪渡引擎轟鳴,劃開碧藍的江水,偶爾濺起水花,泛起江水的魚腥味,緩緩駛向石寶寨。
下得輪渡,去往石寶寨的路上,我們東張西望,耳畔充斥著商鋪老板的吆喝:草帽、長江石、古玩、豆腐乳、梅干菜……艷陽烤得我直冒大汗,不得已,我脫掉了厚厚的外衣,直奔石寶寨游客入口處。
入口處,游客稀疏,檢票員也很清閑,再也無人舉著喊話喇叭高喊出示核酸檢測證明。
去年秋季,我繞道忠縣縣城來到石寶寨,只因無有效核酸檢測證明,而被拒之門外。那是我第二次與石寶寨近距離擦肩而過。無奈,我只得遙看長江邊女媧留下的那方“玉印”,遙看這世上最大的“盆景”,也羨慕石寶寨的樓閣、寨頂?shù)墓艅x,猶如偷窺一般,甚有伊人在水一方、在水之湄、在水之涘的漂浮不定的感覺。后來,我自嘲石寶寨之行,用通韻填了一首《定風(fēng)波》:
秋雨秋風(fēng)料峭寒,尚思假日佇江邊。
浩淼長江石寶寨,無奈。明珠隔岸遠參觀。
眺望閣樓天子殿,心羨,飛檐展翼已千年。
玉印盛情蒸豆腐,停箸,樂天伴我逛沙灘。
女兒買好門票,我們仨進入園內(nèi)。我心里不停高呼:“石寶寨寨樓,我終于來把你攀登啦!”我無意園內(nèi)仿圓明園的十二生肖銅像,無意漢闕,步履匆匆地踏上了去往寨樓的晃悠悠的索橋。
玉印山腳是通往寨樓的觀光路,石壁上漢白玉砌成的關(guān)公墻,被高大的榕樹蔭蔽著,日光透過樹隙,光斑搖曳在關(guān)公墻上,十分耀眼。我走馬觀花地看著關(guān)羽“憫冤除豪、單刀赴會、千里單騎、桃園結(jié)義、刮骨療毒”等文字,對那雕刻精美的場景心不在焉。突然,女兒高呼:“川東奇秀!”她仰頭指著石壁上鐫刻著四個行書大字說:“這是錢偉長題寫的?!痹偻白?,石壁上還鐫刻有“奇凌千秋”。
越過“必自卑”石門,我們來到了山腳寨樓門前。午間的陽光,照著金黃的寨門,左邊的“青龍”浮雕,右邊的“白虎”浮雕,活靈活現(xiàn),發(fā)出金燦燦的光芒。門楣“梯云直上”四個大字遒勁有力,其上的“小蓬萊”讓我浮想聯(lián)翩,讓我涌起“登樓,登樓,再登樓” 的沖動。畢竟,只要“梯云直上”,你就會前往“蓬萊”,領(lǐng)略到蓬萊仙境。我豁然頓悟:人的一生,只要朝著那“蓬萊”,哪怕是“小蓬萊”,忍辱負重堅持不懈梯云直上,就一定會進入仙境,獨屬于自己的仙境?!疤菰浦鄙稀薄靶∨钊R”,簡簡單單的七個字,看似毫無關(guān)聯(lián)的七個字,竟含蓄著“禪意”,蘊含著深沉的“哲理”,古人的博大,古人的智慧,把我折服了。或許,這就是“看山看水尋眾生找自己”吧!或許,這就是詮釋我苦行的最好緣由吧!
頃刻間,我心坦然了,恬靜了,陷入了遐想。我想起歷史上文人墨客追尋的“蓬萊”,那是“蓬萊文章建安骨,中間小謝又清發(fā)”,那是“昆侖之高有積雪,蓬萊之遠常遺寒”,那是“蓬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”,那是“到岸請君回首望,蓬萊宮在海中央”,那是“郁郁蒼梧海上山,蓬萊方丈有無間”……我情不自禁慨嘆:“蓬萊!一處神仙居住的地方,一處文人墨客向往,那應(yīng)該是一個清幽明凈的美好世界,人間天堂?!?/p>
我算不上文人,也不能忝列墨客,更不是俗世奇人,參悟那樣的美好境界,自然與我無緣,甚至毫不相關(guān)。倒是那矗立在我眼前的神秘樓閣,讓我甚有久違的感覺。
移步樓內(nèi),一股清幽的寒氣撲面而來,那是存留在樓閣里的歷史氣息,香火氣息。巴蔓子將軍塑像前,那穿越歷史的忠勇、忠義、忠誠、忠信讓我肅然起敬;巖壁上不大醒目的“直方大”題刻,平直、端方、正大的價值觀念,深深鐫刻在中華民族的血液里;釋迦牟尼和觀音摩崖石刻,更是讓我苦思儒道釋的融合,贊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不知不覺,我登上山頂,來到魁星閣下,極目遠眺,寬闊的長江盡在眼前,撲面而來的碧藍,讓我膽怯,讓我害羞,也讓我真正見識了“孤帆遠影碧空盡,唯見長江天際流”的宏大山水畫卷。道家三殿:天子殿、玉皇殿、王母殿,齊聚道教各路神仙,詮釋著權(quán)力的神圣,勸誡人們?nèi)蕫?、從善、好施、互助。也許,這就是石寶寨“小蓬萊”稱呼的緣由吧。我想到了豐都鬼城,想到了奉節(jié)白帝城,如果說前者是地域,后者是人間,那么石寶寨就是屹立在人間的美好天堂。
走出天子殿,一截銹蝕斑斑的古炮臺吸引了我。順著炮臺口望去,那里是嶄新的三峽移民場鎮(zhèn)。夕陽下,晶瑩碧藍的長江水正托著幾艘遠去的貨船,綿亙的方斗山擋住了我的視線。方斗山那面,是我苦行的歸途,我的人間,我的地獄,亦是我的天堂!
石寶寨啊,我的向往,雖然苦行,但終算如愿以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