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陳許英
“想見音容空有淚,欲聆教訓杳無聲?!蹦赣H的離世對我的打擊,對我爺爺的打擊,對親人的打擊如刀割般疼痛。唯有她留下的“外要睦鄰幫親,內要孝老勤儉”的家風長留于世,撫慰親人的疼痛。
我家是一個四代同堂的農村大家庭,是母親擔起操持十一口之家的重擔。從我記事起,母親的身影一直在田間地頭,廚房豬圈不停地忙碌。她起得最早,睡得最晚,臉上總是掛著暖心的笑容。我小時候,總是像個尾巴根粘在她身后,老是問:“娘,你不累嗎?”“娘,你咋不睡瞌睡呢?”她摸著我的頭說:“娘不累,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很幸福!”說多了這樣的話,我就真的以為母親不累。直到有一次,我看到隔壁妹妹的外公外婆來了很羨慕,就問母親:“娘,外公外婆為什么從不來我家?”母親一下就沉默了,眼里盈滿了淚水,母親第一次沒有回答我的問題。后來我才知道,在母親十三歲時,外公外婆和她哥哥在三個月內相繼去世,她和自己十歲的弟弟,還有八歲的妹妹相依為命。在親鄰的幫助下,母親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,直到我舅結婚后,她才安心地出嫁。母親是吃了怎樣的苦,經歷了怎樣的痛,是何等羨慕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,那時的我才懂得了母親忙碌的幸福。
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從生產隊分回的糧食有限,土豆紅薯是主糧,稻谷少之又少。我家飯桌上連粗茶淡飯都算不上,一大鍋土豆或紅薯上飄著一小撮米飯。母親指定那是八十多歲的老祖和生病的奶奶的特餐,遺漏的飯粒一定是在我爺爺的碗里,爺爺又扒拉著飯粒,讓它漏到碗底再扒拉到我碗里。我的幾個姑姑背后老嘀咕我母親偏心眼,母親總笑瞇瞇地說:“你們吃飯的日子還長呢,等日子好起來了,讓你們吃個夠?!逼鋵?,她們不知道,母親每次故意等鍋見底了才吃飯,就是想讓全家人至少每頓能填飽肚子,而她認為自己少吃點沒關系。每年的臘月是母親最忙碌的時候,她要在年三十前趕制好全家人的新衣新鞋。正月初一早上,全家人全身見新,只有她除外。
那個時代的雞蛋,是一大家人的油鹽錢。不過,要是家里來了親戚或客人,母親一定要煮上一碗豬油蔥花面,碗底藏著兩個荷包蛋?;丶业臅r候,她總會把家里珍藏的糖果包一些硬塞給親戚。如果親戚鄰里家里有困難張口,母親肯定從攢的油鹽錢里抽一部分借給他們,還從不過問錢的歸期。有時日子過不開,父親偶有抱怨,母親又是笑瞇瞇地說:“想想以前那么多人幫過我就行了,我們的日子會好起來的?!编徖镉惺?,母親忙前忙后,物品錢財盡力支持,幾十年來,門前的大路上路過的鄰里,要是恰遇飯點,母親鐵定硬拉回家里吃點才準離開,他們都說連過路都不好意思了。
因為外公外婆離世太早,母親沒有多大文化。我從上小學起,每晚做完家務的母親,就陪我在油燈下做作業(yè),一邊納鞋一邊說:“英子,多讀書才有出息。”那時的山溝既貧窮思想還落后,我母親硬是頂著家里的壓力和鄰里的閑言,堅持送我讀書。我收到師范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,她宰了家里的豬,請鄰里海吃了一頓。那個年代不興送禮,她卻說那是她最揚眉吐氣的一天,因為十里八村我是第一個師范生。當然,在母親的堅持和鼓勵下,我弟后來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學。
出嫁后的我受母親的影響,遵循“睦鄰幫親,孝老勤儉”的家訓,每月從僅有的工資里抽出一部分支持丈夫的堂妹和表弟上學,現(xiàn)在他們都事業(yè)有成。婆婆癱瘓在床多年,兄弟姐妹中她挑選了與我們一起居住。我母親每次打電話都必須叮囑:“孝是無價之寶,要陪你娘說話,哄她開心,娘想吃啥一定要滿足……”我和丈夫還有兒子一起照顧婆婆的吃喝拉撒,從未紅臉發(fā)脾氣,我們用言行影響兒子,兒子常說我跟他外婆一樣了,其實,他也和外婆一樣了。
母親離世前,家里擠滿了親朋好友和鄰里鄉(xiāng)親。大家都說,不送誰都必須送我母親最后一程。這是人們對我母親最高的評價。她在自己真心付出過的人群里尋找,眼神最終定格在我九十高齡的爺爺淚流滿面的臉上。她沒想到送走了我老祖,送走了我奶奶,卻會先于我爺爺而去。我們知道,此刻,她最放不下的是孝敬幾十年的爺爺的晚年生活。在得到親人們的保證后,母親才安心地合上了雙眼。
母親走了,但她是一盞燈,她的德行和家風永遠照亮后輩的家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