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那年那月】五天四夜到黔江

◆三木

1982年7月28日,對于其他人而言,或許是一個平常的日子。對于我來說,卻極為特殊,直到四十年后的今天,仍刻骨銘心。當年我從涪陵農(nóng)校畢業(yè),與10多位同學一起,被分配到黔江縣農(nóng)業(yè)局工作,這趟旅程,我走了五天四夜。

“養(yǎng)兒不用教,酉秀黔彭走一遭”。父母對我到幾百公里外的黔江工作,十分擔心?!扒挥泄?,公路也很少,出門多是走路”“高山大蓋多,危險也多”……離家時,母親一再叮囑我:“要小心,要注意安全,不能去的地方就不要去,千萬莫要逞強!”我笑著說:“您莫擔心多了,我各人曉得。我坐車暈車,走路還好些!”話雖這樣說,心里卻沒有底,只得忐忑地離開了父母。

7月25日,從老家乘班車到豐都縣城。7月26日,從豐都縣城乘川陵客船抵達涪陵,夜宿烏江邊。7月27日凌晨2:00從涪陵烏江碼頭起航,沿江而上,過武隆,下午5:00到達彭水,夜宿隔車站不遠的鴻運旅社。

7月28日早上7:00乘車準備前往黔江。車站的同志說,正常情況,下午2:00左右能到達。在彭水車站,因為人多,車站臨時加了一班車。我們10多個同學,分別坐在兩輛車上。我們這輛車,有4名同學。

車在雨中出發(fā),喘著粗氣,沿著盤山公路急促而上。越過綠蔭軒,上半山腰,向東北疾馳。幾彎幾拐,我有些暈車了,只好趕緊閉上眼睛,頭抵在前邊靠背上,強壓著胃,進入靜默狀態(tài),盡量避免嘔吐。

“羊頭鋪到了,要下車的旅客,請盡快下車;上車的旅客,有序上車!” “車到清平了……”“車到保家了……”乘務員不時提醒著上下車的旅客。車外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,我偶爾看一眼車外,大山在濛濛的雨霧中,急速地向后退去。頭又暈起來了,趕快閉眼假寐。

“郁山到了,大家下車吃飯!”司機將車停在一棵很大很茂盛的黃葛樹下。每個人打著傘,在就近的館子吃飯。雨下個不停,還不時伴隨著“轟隆——轟隆——”的雷聲。 “雨越下越大,大家搞快點,吃完了趕快上車!”我們剛吃完,司機就催促起來。原來聽彭水的同學說,郁山是個古鎮(zhèn),幾個同學還想飯后去逛一下,但只好收起腳步,又上車了。

班車冒雨向前,經(jīng)過郁山大橋時,只聽有人喊道:“橋上淹水了!”班車“嘩啦啦” 沖過大橋,喘著粗氣,向山上急急爬去。不知拐過多少個拐、繞了多少個彎,班車終于上了一段平路,向東疾駛?!肮樟?,拐了,垮巖了!”車里有人急促地喊道,車也隨之停下。慢慢的,我從暈車中緩過神來,只見車停在弧形半坡中,下邊坡度很陡,不知溝有多深,上邊看不到山頂,周圍沒有一戶人家。車左前方,約兩三米高的公路堡坎,已垮下了一大堆土石,阻斷了公路。

天上的雨密密麻麻地下,不時有泥土石塊往下掉。司機對旅客們說:“雨大,大家暫時不要下車!”隨即與乘務員商量,找附近的人把公路上的泥石掏開。司機穿上雨衣,冒雨出去找人。車里旅客議論起來,乘務員急忙安慰大家:“這里是黔江的西泡,離公社駐地還有十多里。師傅比較熟悉,他一定會找到人來幫忙的?!薄罢埫總€人一定要注意安全!”

下午2點多,司機帶著五六個漢子到來,立即動手清理泥土。掏的少,掉得多。干了一陣,他們無奈地表示,現(xiàn)有力量和工具無法掏開。一個漢子說:“黔江城今天發(fā)大洪水了,前面那輛班車也被堵在石會了!”他建議司機將車調(diào)頭,開到老鷹巖,那里有個養(yǎng)豬場,還有十幾戶人家,可以讓一車人過夜。

司機征得大家同意后,就開往老鷹巖。到達時已是下午5點多,雨還在不停地下。養(yǎng)豬場的同志和農(nóng)戶,熱情地接納了我們,大家分別住進各農(nóng)家,待明天再行動。

7月29日早上7:00左右,司機向大家介紹了城里嚴重的洪災情況,估計要十天半月公路才能修通,所以只有步行到黔江城了。他要求每個人清好東西,重的放在車上鎖好,有人負責照管,等公路通后一起運回黔江城;輕的、貴重的物品就自己帶走。他特別安排“熟悉情況的黔江本地人,盡量與外面來的旅客配組,一起回城!”我們4個同學,加上家住馬市角、在彭水教書的何老師一組。何老師中等身材、40歲左右,面容和藹可親,十分健談。

7:30許,雨仍然下個不停。我們撐著雨傘,結(jié)伴向黔城走。到達西泡街上時,已過8:00。何老師問我們歇會不?大家都想快點到,不愿停下,繼續(xù)趕路。為了減少路程和時間,何老師在小路能通行的情況下,帶領(lǐng)我們走小路,不繞公路。小路、公路交叉行進,不時看到溪溝的大水,轟隆轟隆向下流去;不時發(fā)現(xiàn)田邊、路坎,這里垮一段,那里塌一截。為了轉(zhuǎn)移我們的注意力,他邊走邊介紹起黔江的風土人情、風景名勝來。

10:30左右,來到工農(nóng)羽人山下。他介紹起羽人山的傳說和武陵山的故事??吹皆旗F中的羽人山、武陵山,感覺十分神秘,我們的腦海也是云里霧里的。雨小了一些。在農(nóng)家的旁邊,發(fā)現(xiàn)有獨立的土墻房,三四米見方的柱體型,高約兩三米。我們好奇地問:“那是碉堡嗎?”他解釋道:“那是烤房,烤煙的?!蔽覀冊跁旧蠈W過烤煙栽培技術(shù),可是還未見過真正的烤房。

越往山下走,公路損壞就越嚴重。在沿河路段,公路被毀得東一截西一段。到達石會街上時,已是中午12點過。雖然公路、街上到處是泥漿,但供銷社面前的壩子已經(jīng)打掃出來,看得到白灰色的壩子。我們在壩子里面的館子,每人吃了一碗抄手,解了饑渴,又向東北方向的梅子關(guān)出發(fā)。

何老師介紹,梅子關(guān)在石會與冊山之間,分大梅子關(guān)、梅子關(guān)、小梅子關(guān)。“今天我們要翻越的是小梅子關(guān)。”他邊走邊念起民謠來:“三十六道拐,七十二道彎。行遍天下路,難過梅子關(guān)。”他說,小梅子關(guān)川湘公路是四川出川往東南方向的必經(jīng)之地。公路彎多又急,公路外側(cè)是懸崖峭壁。路道有些地方只能過一輛大貨車,兩車相錯要選擇較寬的地方。路面,是就地取風化頁巖碎石鋪的,晴天還好,遇到雨季特別是寒冬季節(jié),路面十分打滑,上山下山都困難。許多外地車到了梅子關(guān),司機不敢開,只能請當?shù)貛煾蛋衍囕喬焐翔F鏈開過去。

說話之間,我們來到溝底。雨基本停了,山坡被霧籠罩,看不清山有多高、有多寬。越往山上爬,路越來越陡越滑,人幾乎貼在了坡壁,手腳并用往上登攀。一路上,有彎的坡壁處,瀑布直瀉而下,打在亂石上,似雪花飛濺!因雨水等自然因素長期切割,山上形成了秀氣的小山峰,有的像盆,有的像缽,一些不知名的小樹長在其中,猶如一個個盆景?;仡^下望,霧在溝底緩緩波動,小路好像把公路截成了很多節(jié),掛在坡壁上。

翻上梅子關(guān),偏西的陽光,把青山照得更加翠綠,山下赤橙黃綠青藍紫,盡收眼底。一股清風吹來,豁然開朗,心曠神怡!

下午3:00多,我們來到冊山河邊,恰逢縣農(nóng)工部領(lǐng)導等人在檢查災情。何老師向領(lǐng)導介紹了我們的情況。他親切地說:“你們一路辛苦了!到黔江城后,能過河才過河。如果過不了河,你們就順公路走到林業(yè)局找杜中林局長安排食宿,就說是袁立正說的?!鳖I(lǐng)導的話,使我們非常感動!告別領(lǐng)導,我們繼續(xù)趕路,心情越來越好,腳步也越來越輕松。雖然沿途災情比石會那邊還要嚴重,公路被洪水沖得亂七八糟的,沿河兩岸幾乎看不到多少好的田坎,但是我們看到不少群眾已在清理被洪水沖毀的莊稼地,開展抗災自救。這給我們增添了不少力量!

下午5:00多,我們來到黔江河南岸,從魏家塘渡河。街上基本看不到泥漿,但從兩旁的建筑物上,能看到兩米多高的洪水位。到農(nóng)業(yè)局報到后,辦公室領(lǐng)導把我們安排到旁邊農(nóng)場招待所住宿,并通知第二天投入到煙廠的抗災救災中去。

7月30日,我們就全身心投入到了抗災工作中。從此,開始了我在黔江四十年的工作生涯。

回首往事,感慨萬千。今天,老鷹巖養(yǎng)豬場,已成為高科技養(yǎng)豬場;黔江煙廠已從昔日的土坯、手工作坊,發(fā)展成為現(xiàn)代化企業(yè);黔江城河堤,改造為高大、堅固、美麗的河濱走廊;交通設(shè)施有公路、高速路、鐵路、機場,高鐵也即將建成,出行工具有汽車、火車、飛機,幾小時就能趕赴全國各地。

我用“五天四夜到黔江”的回憶,感受黔江的發(fā)展變化,為第二故鄉(xiāng)日新月異的進步而自豪!


編輯:黔江編輯1
    網(wǎng)絡新聞部:023-79310379 廣告聯(lián)系:13983562888 技術(shù):023-79310379
    網(wǎng)絡新聞部QQ 250602167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 廣告聯(lián)系QQ:37771497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 技術(shù)QQ:9663649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
    武陵傳媒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 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郵編:409099 Copyright ? 2004-2017 wldsb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渝ICP備11002633號-1  《互聯(lián)網(wǎng)出版物許可證》(證件號:新出網(wǎng)證[渝]字013號) 重慶市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232016003

渝公網(wǎng)安備 50011402500016號